國家文物保護意識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部分。為使廣大讀者更深刻地認識和了解偉大祖國的悠久歷史和人文歷史、豐富的文化遺產(chǎn)和文物景觀,金彩山魯酒文化博物館公眾平臺推出“魯酒瑰寶”欄目,陸續(xù)推出館內(nèi)陳展的文物圖片、文物介紹和文物故事。
【年代】唐代
【尺寸】通高19.8厘米、口徑18厘米
【出土時間及地點】1989年出土于陜西 省 西安 市國棉五廠住宅小區(qū)工地第六十五號唐墓
【收藏地】陜西省考古研究所
【特征】盛酒器、溫酒器。該樽釉色白中泛黃,器形為直口桶腹,下附三小足,足跟外撇。樽蓋呈覆盤形,上有盤狀捉手。整個器形樸素無華,敦厚穩(wěn)重,自然大方。酒樽,作為一種盛酒器具,最早出現(xiàn)于戰(zhàn)國 時期。到了漢代 ,酒樽更是盛行,其用途也更為廣泛,可用來溫酒,1962年在山西右玉大川村出土的一件漢代銅樽上的銘文“銅溫酒樽”可以為證。漢代以后,樽、杓作為配套的酒器,一直通行于世,即便后來有了酒注子,樽杓也沒有馬上退出飲酒這個大舞臺??墒?,無論在傳世酒器中或是新出土的唐代文物中,都很少見到樽形酒器,白瓷樽更是罕見。